去三四线城市扫街式推广?互联网公司们醒醒吧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伴跟着春运的火车向三四线城市乃至郊县乡村靠近。春节不仅给中国带来了世界上最大范围的人口迁移,还在此期间带来了无数信息的传递,而这种传递也在不断的消除着各线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信息和文化的断层,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家乡人”的生活习惯。

尽管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极大的减少了信息沟通对地域性的依赖,但依旧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言传身教,而这种效果往往对人产生的影响会更为深刻。中国大部分居民还是我们所谓的“家乡人”,这个人群像一块未曾开采但物产丰富的荒地,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对他们垂涎三尺。但是,这部分人群有着他们特殊的上网和消费习惯,与他们的接触,更多的会感到我们现在所沉浸的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等在他们那里更多的只是一场自我意淫的狂欢,跟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联系。

相信有不少的互联网公司将拓展三四线城市用户作为今年的主要发展目标,但从回家这段时间观察来看,这部分用户整体对互联网的认识和使用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需要很多的教育成本,而与这些伴随的是互联网公司巨大的广告投入,甚至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去做类似于扫街的活动。再加上地域限制,低线级城市人口相对没有那么集中,所以摆在互联网公司面前的路,比作十万八千里的“西天取经”或许一点都不夸张。

再算一下整体,尽管三四线乃至五六线城市整体加起来市场潜力巨大,但受限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和消费观念,平均到个人的消费潜力将会非常有限,整体算下来,单个用户广告投放和活动费用的将会非常低。如果撇开线下,想从线上直接打到这部分用户,似乎也很难做到,他们现在依然对网上的东西没有足够的信任,就更别谈Banner广告了。微博、微信?别做梦了,使用率还没有那么高,即便用,更多的是在履行熟人社交。

互联网都是如此,手机端更是。你或许难以想象,手机流量在他们的印象中依然是一个昂贵的词汇。

这些小城市的用户,他们的智能手机更多的还是在执行最简单电话、短信的功能,顶多再加上一个手机QQ聊天和看看新闻,包括已经拿到互联网船票的微信,实际上使用率也远远没有想想的高。手机地图、手机团购、大众点评诸如此类的APP,在那里压根不会有任何的生存空间,整个城市范围就那么多,应该不会迷路或者有太多的选择恐惧吧。在有Wifi的地方会玩玩游戏,出去就很少用手机上网了。

想起来之前看过一篇报道,其中说到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是线下产业,比如在富士康员工宿舍,2块钱下几首歌或者通过几块钱一本电子书这种,一年的盈利以十亿计。这里说的更多的是在非智能机时代,同时用户也都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相对年轻的打工者,而这与在家乡的人群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家乡的人相对工作更加稳定、生活节奏更慢,打牌、麻将还是最多的娱乐方式,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没有那么高,就更谈不上3G、4G网络了。

与其花重金深入这些城市,不如等我们慢慢变老——这或许是我此次春节回家对互联网公司在三四线城市推广最大的感悟了。

传播渠道本来也是属于金字塔型的依次向下,从最高层的意见领域开始向下梯次影响到城市白领、高校学生、三四线城市打工族,最后才是在家乡里的人。从品牌传播层次上看,也是先建立认知度,再培养好感度,而在向下传播的选择上也是优先好感度最好的产品。所以奉劝想要深入基层的互联网企业们,花大价钱攒三四线城市用户的认知度,不如从做好产品,加大对上层用户的好感度做起。

当然,所有的事情都有意外。回家去朋友家、跑亲戚,发现他们的电脑上至少会装上除IE之外的三个浏览器,这些浏览器也都不是用户主动选择下载安装的,更多的是来源于其它软件的捆绑和无意识安装,而他们选择最多使用的,是哪一个相关引导性的弹窗、提示更多,他们本身对这种相关的东西没有太多的意识,那就更谈不上电脑安全了。好吧,这一点也给手机App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如果想更节省更直接的把这些人群变为你的用户,只要你做的更隐蔽,更流氓就好。

P.S:上述观点根据放假回家的一些见闻思考,并不是久经考验的公理。如有失言或不妥,求请虐,小女子万分感谢,么么哒~

文/杨君君

广告合作:本站广告合作请联系QQ:858582 申请时备注:广告合作(否则不回)
免责声明: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后门、不妥请联系本站删除!